金閣寺,又名鹿苑寺,是一座最早完成於1397年(應永四年)的日本古剎,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北區,是一座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,其名稱源自於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法名,又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,所以又被稱為「金閣寺」。
我的農曆新年,就是在京都度過的..記得在台灣的除夕夜,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長掛的爆竹,等待子夜一到,鞭炮一刻也不停歇地響徹通宵。然而,我卻在過年的時候來到京都,想像一個沒有鞭炮的新年,一定會像一條枯乾的河流..
在京都微曦的清晨,循著蜿蜒的山路而上,地面因為早晨的霧氣而顯濕潤,道旁是蒼勁的樹木、低垂的枯藤,幾乎拂到行人臂膀。終於走到看到這著名的寺廟建築,沒想到竟是這樣金碧輝煌的閃耀著,在雲霧深處的迷離山中,棕色的山門敞開,金色光影搖晃著,金碧鮮華的光華,瑩瑩閃爍。飛簷下懸著小銅中,被風溫柔的轉動,嗡嗡低鳴,在恍惚中聽聞,倒像是誦經的聲音。
這樣讓人目眩神馳的寺廟建築,跟我們一般對日本木造古剎的印象實在很不一樣,但卻也自然呈現出透明光采的情調。日本聖僧在這裡洗滌參禪,要的是遠離塵囂,追求的是澄淨、肅穆和莊嚴;但又蓋得如此金碧輝煌,不禁想問問聖僧,你要的是出塵,還是入世呢?
到了晚上,金閣寺的建築周圍、湖的兩旁都會點上大大小小的燈,輝煌的燈火和瑰麗的寺廟交互疊映在湖面上,到像是在一路施放的無聲的煙火、也像是一串串在燃放的爆竹,歡喜雀躍、興茂昌望。
我喜歡在京都過年。誰說歲月無聲呢?在金閣寺金碧輝煌的建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時,彷彿聽見了歲月遞換的聲音。
不管是賤年、豐年、兵荒馬亂、還是國泰民安,年就是這樣過去了。中國人說的過年,平淡的口吻,卻是意味深長。我在金閣寺前,不禁雙手合十,祈禱大家都平安健康,祈禱年年都是好年。
筆者小註:金閣寺現址原為鐮倉時代西園寺家所擁有的宅邸,為藤原公經(後改名西園寺公經)所建,曾經榮華一時。應永元年(1394年)足利義滿以位於河內國的領地與西園寺家交換獲得這塊當時稱為「北山第」的山莊,開始大興土木整理改建。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將軍職位讓渡給其子足利義持並出家入道,並且以主要核心建築「舍利殿」作為自己修禪的場所。由於義滿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,當時的人就已稱其為「金閣殿」。義滿死後,其子遵照他的遺願,勸請夢窗國師開山,將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為禪寺,並以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,山號則為「北山」。
在之後的應仁之亂中,鹿苑寺境內大部分的建築物都遭到焚燬,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倖免,成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築遺址。然而在昭和25年(1950年)時,舍利殿因為一名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自焚而完全燒毀,連放在殿中供奉的國寶、足利義滿像也一同化為灰燼。
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《金閣寺》與水上勉的《五番町夕霧樓》都是以此事件為背景題材著成。
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(1955年)時依照原樣重新修復建造的,昭和62年(1987年)全殿外壁的金箔裝飾皆全面換新,成為目前的狀態。
交通小提醒: 由京都車站搭101或205號公車可直達金閣寺
若由銀閣寺出發,可搭102號公車
(京都的公車很多,等待時間很短,班次也非常準時,建議在公車上直接跟司機買一日卷非常划算)